4月8日,河南省人才交流协会会长关磊落率领协会代表团赴我校参观交流。双方围绕“汽车行业人才供需”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在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为河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校长薛培军、国际交流与培训学院院长邢金山、校企合作处处长王俊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于艳朋参加座谈交流会。会议由于艳朋主持。
座谈会上,薛培军首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布局及产教融合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我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真正实现了“前厂后校”“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的高等职业院校。我校始终坚持“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育人理念,通过打造智能化实训基地、深化与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校企合作,构建了“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为行业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范式。
关磊落高度认可我校的育人成果,结合协会在人才供需平台搭建、产才对接机制优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当前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亟需构建“精准培养、定向输送、动态调整”的人才服务体系。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会后,协会代表团实地参观了我校汽车工程中心、元宇宙直播中心及校企合作企业。关磊落对我校育人特色给予高度赞誉,他表示,我校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为破解汽车行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前沿领域,学校的人才培养布局展现出卓越的前瞻性,与当下产业升级需求精准匹配,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配人才,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经深入研讨,双方围绕“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在以下领域达成合作框架。一是人才供需对接。联合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建立动态数据库,定向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领域紧缺人才;二是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融入行业标准的认证课程体系,推动“课堂—车间”双场景教学;三是人才评价创新。共同开发“汽车+新能源+AI”交叉领域的新职业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科学指引;四是产学研协同。搭建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平台,促进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等领域的成果转化;五是国际交流合作。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提升学生全球竞争力。
关磊落表示,此次合作是协会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重要实践,将充分整合双方资源,为河南汽车产业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薛培军表示,我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主动对接行业升级需求,加速推动合作项目落地,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示范标杆。
此次考察交流标志着河南省人才服务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迈出新步伐。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构建“政府引导、协会搭台、院校育才、企业用才”的人才生态圈,为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